关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高标推进福建“未来社区”建设的建议

日期:2021-03-01 14:43 来源: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量:{{ pvCount }}

  提案编号:20211086

  背景、问题和分析

  “未来社区”是以各种电子媒介为核心,结合建筑学技术构建的现代人文、生态、智慧社区。未来社区将使得居住环境更绿色低碳,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,对实施城市街区有机更新,促进城市升级及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。随着我省城镇棚户区、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基本完成,未来将重点实施老旧城区、小区改造。“未来社区”成为城市有机更新中解决“民生痛点”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。福建应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启动推进“未来社区”建设。

  建 议

  1.将“未来社区”建设作为城市有机更新主战场。在空间上要实现改造项目小微尺度更新,新建项目大片区更新。其中改造更新类项目要适度提高容积率,保障资金大体平衡,保障原住民权益,原拆原回,回迁部分可采用限价出让与定向回购方式,增量部分留足公共配套和社区服务用房等公益设施空间;规划新建类项目要探索未来社区项目“标准地”制度,研究相关可前置的审批环节,建立工作指引;探索“两阶段”招标、评定分离等带方案出让的招标模式,优先保障未来社区项目按标准高品质建设。通过“未来社区”建设,实现旧功能升级,新功能注入,最终走向融合发展。

  2.有序推进“未来社区”试点创建。一是重条件。规划新建类按照人口集聚潜力大等要求选择试点;改造更新类以老旧小区为主体,鼓励采取全拆重建和插花式改修建等方式,综合政策处理难度小、居民意愿高、改造需求强等因素选择试点。二是重平衡。立足社区建设运营资金总体平衡,改革城市核心资源要素配置机制。改造更新类在满足原权利人利益、符合未来社区建设标准、可市场化操作前提下,测算设定改造地块容积率,提升开发强度,通过地上地下增量面积合理限价售租,基本实现资金平衡;规划新建类参照“标准地”做法,实行带方案土地出让模式,适度降低用地成本,提高综合配套水平。三是重民意,利用传统媒体、互联网、调查问卷等方式,广泛征求意见,鼓励基层群众参与问卷调查,提供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合理化建议。

  3.聚焦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。将“人本化、生态化、数字化”理念转化为创新实践。注重人本导向,坚持生活方式“现代化”与人际关系“熟人化”并重,突出市井味、人情味、烟火味,构建具有生机活力的市民生活场景。注重绿色低碳,强化公共交通导向布局理念,推广近零能耗建筑,建设花园式无废社区,营造处处见绿、步步有景的人居环境。注重数字赋能,推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未来社区建设深度融合。推动“多元场景”高标准落地。一要迭代完善指标。编制未来社区建设导则,推动指标体系量化细化迭代,强化约束性指标要求。二要破解空间制约。城市老城区、老旧小区多面临空间制约,要借鉴好的做法,大胆创新,切实解决场景配套空间难题。三要建好邻里中心。以功能复合的邻里中心作为促进多元场景落地重要依托,叠加教育、健康、商业、文体、办公等功能,合理配建适老化公寓、幼托中心,打造24小时全链条服务体系。

  4.构建整体协同的强有力工作机制。未来社区建设涉及领域广、条线多、要求高,要加强协同,健全机制,压实责任,狠抓落实。一要强化省市县协同。加强省级统筹协调,各市县结合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,抓好试点项目落地。二要强化部门协同。省发改委、住建厅履行总协调职能,统筹推进组织、实施、监测和考核。其他部门各司其职,主动服务试点项目,推动落实重点任务。三要强化社会协同。发挥智库作用,深化未来社区建设研究。拓展公众建言献策渠道,把社会期盼和群众智慧吸收到建设方案中。四要强化考核评价。坚持“宽进严定”,以居民满意度、获得感和方便宜居作为最终评价指标,加强技术创新、非财政投资、社会效益等考核。

附件下载: